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文献保障工作组内蒙古组、甘肃组联合举办“人工智能与跨区域文献合作”专家研讨会

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文献保障工作组内蒙古组、甘肃组联合举办“人工智能与跨区域文献合作”专家研讨会

 

2025年7月9日,第六届世界学术图书馆未来论坛(WAL)在南京召开期间,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文献保障西部行工作组内蒙古和甘肃组组长、副组长单位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和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在南京联合举办“人工智能与跨区域文献合作”研讨会。研讨会旨在汇聚国际学术知识力量,从多个维度展示人工智能与跨领域文献合作的创新实践,为图书馆数智转型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学术图书馆事业的更好发展。来自江苏、内蒙古及甘肃三地及海内外其他会议代表共约200名馆长、馆员及学者参会,并实地考察了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建设工作。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张慧荣、雅典国立技术大学图书馆Alexandros Iliakis、苏丹卡布斯大学CEPS图书馆Saif Abdullah Al-Jabri、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南京图书馆陈军、迪拜卫生局医学教育与研究部Bakheet Beshtawy、同方知网相生昌等7位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了报告。兰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勇全程主持了本次交流。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慧荣阐述了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文献保障工作的积极意义,并在《地方高校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分享了内蒙古大学在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前沿实践与成果,为高校特色资源建设及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针对不同区域尤其是西部高校对于外文文献的需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叶继元在《我国外文文献信息资源跨区域共享的主要障碍与对策》的报告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国内跨区域外文文献资源共享在政策、技术、资源维度现存的障碍,并提出了系统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为有效破解我国跨区域文献资源共享瓶颈、推动开放获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策略。

针对文献跨境合作,雅典国立技术大学图书馆馆藏与电子资源管理负责人及希腊国家学术图书馆电子资源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Alexandros Iliakis,《基于人工智能的学术合作研究:雅典国家技术大学与希腊在线学术图书馆(HEAL-Link)的实践》报告,介绍了雅典国立技术大学(NTUA)和希腊在线学术图书馆(HEAL-Link)在推进AI支持的跨境文献协作机制方面的互补作用,强调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协作的重要意义。

打造省域空间文献资源共同体,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为此,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在《打造省域图书馆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新高地》的报告中,深入阐释了大数据赋能省域资源协同共享的内在逻辑,清晰展现了AI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综合应用,以及省域空间文献资源共享的成效及愿景。

如何让有限的外文文献资源建设投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迪拜卫生局医学教育与研究部专业图书馆员Bakheet Beshtawy在《AI赋能检测:构建潜在掠夺性期刊预测工具》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掠夺性期刊的做法与危害,并展示了“掠夺性期刊检查器GPT”在支持图书馆和研究人员识别潜在的掠夺性期刊方面的创新应用。

如何在研究与学习中发挥现有文献资源的重要作用,苏丹卡布斯大学CEPS图书馆馆长Saif Abdullah Al-Jabri分享了《不止于书:苏丹卡布斯大学图书馆塑造研究与学习的未来》,通过其丰富的管理经验介绍了苏丹卡布斯大学对图书馆价值的理解、重构和实践,其中支持研究学习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国内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如何基于AI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同方知网数科方案与交付中心副总经理相生昌在《智变·新生:AI大模型赋能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报告中,分享了“资源智能重构—服务场景升维—管理决策进化”的AI赋能图书馆智变模型,以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规划出精准清晰的路径。

交流探讨环节,文献保障工作组内蒙古组组长单位、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甘肃组组长单位、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爱国以及江苏、内蒙古、甘肃等地高校图书馆专家,就人工智能如何助力跨区域文献资源合作,内蒙古、甘肃两个工作组如何开展馆员研修培训、特色数据库/特色资源数字化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讨。

王勇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交流研讨不仅深化了大家对慕课西部行文献保障工作的认知,共享了国内外有关跨区域文献合作共建共享经验、做法,为人工智能与跨区域文献合作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文献保障体制机制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