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规范暨统计与评价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规范暨统计与评价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2018年6月21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规范暨统计与评价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召开。此次专题研讨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蒋颖研究馆员,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高波教授,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唐承秀研究馆员先后作专题报告。

    蒋颖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的编制与体会》报告,详细介绍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以下简称《名词》)的编制和审定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文献中心(院图书馆)原主任(馆长)、语言学家黄长著担任图情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兼项目组组长,全国185位专家参加撰稿,《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三十多位图情文献学专家审定,并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批,即将正式出版发布。该报告详细介绍了课题组的工作概况及分类排序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图情名词工作的三点思考:名词工作意义重大;核心名词减少、借用其他学科名词增加;应重视国内优质专业工具书的编纂。

    高波作《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点思考》报告,以美国、日本、韩国公共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解读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并结合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在公共图书馆评估领域,他建议针对公共图书馆的绩效评价,应在明确评价目的的前提下,简化指标,以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

    唐承秀作《对图书馆术语规范的思考与建议》报告,指出“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表达该学科知识领域基本概念的术语,这是判断一个学科能否成立与是否成熟的关键条件。一个学科的术语水平与这个学科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她在报告中从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融合、国际交流的增多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图书馆术语不规范的现象和原因,提出了“标准的术语中‘容许’常用同义词、将新出现的概念的规范留给时间检验、建立交互性图书馆术语规范在线工具等建议。

    在互动讨论环节,淮海工学院图书馆王启云副研究馆员,进一步咨询了《名词》出版进程,并就其应用推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学术期刊层面重视与推动;二是从图书情报教育方面给予重视,纳入教学内容;三是引导相关实践领域积极应用,落实术语规范。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图书馆袁曦临研究馆员就图书馆实务工作的迷思,提出了深化图书馆学核心内容,拓展未来工作重点的期许,呼吁重视术语规范及图书馆业务统计与评价工作,以促进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彰显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副院长郑德俊教授就“术语规范该怎么做”这个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共识引领、名称对照、内涵分析的原则下建立术语间关联关系的知识体系;二是鼓励分工协作,有识之士着重于建立术语编制规范或标准、实干人士着重于术语采集和筛选、专业人士着重于术语内涵分析,技术人才助力规模化的数据处理。他同时强调推进术语规范的宣传工作,呼吁携众人之力建立和完善维基百科式的术语规范在线开放平台。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郭万里对图书馆统计与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的精选、评价制度的建设、第三方评价机构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补充。

    叶继元在主持、引导代表互动中指出,三位专家的报告非常精彩,既有很大的信息量,又有自己的观点,也有启发性的问题。几位代表的互动也很有价值。《名词》审定了约3500个专业术语,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近期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图书情报界实务工作诸如统计与评价指标术语的规范、对于提高教学、研究质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图情学的核心内容,诸如信息组织与检索中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研究,图情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乃至术语学理论、中国术语学派的建立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图情实务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名词(术语)也会不断完善。统计与评价是图书馆有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常态业务,今后应加强评价理论的指导,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用评价,真正“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  

    此次专题研讨会在主题及内容上沿袭了6月19日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的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交流座谈会的交流成果,目的是针对专业术语规范、图书馆统计与评价的现状及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吸纳图书馆界同仁智慧,不断推进学术规范与评价工作的健康发展。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毕丽萍、谢欢供稿)